等她数落完,转身走到前排拉开车门准备上车时,孩子突然打开后排的车门,冲了出来。
当即妈妈就感觉到不对,紧跟在孩子身后冲到路边,但孩子的速度太快了,他毫不犹豫地翻过栏杆,从桥上一跃而下,妈妈徒劳地伸手去抓,她碰到了孩子的脚,却没有抓住
看着孩子命殒当场,妈妈痛苦地瘫坐在地上,崩溃痛哭。
这种痛心疾首,懊恼悔恨,我们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
视频发出来后,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个妈妈会把车停在桥中间,认为她就算当时很生气,也应该克制自己一下!同时,很多人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太脆弱,太娇气,被惯坏了!觉得只是被妈妈骂几句而已,至于这么走极端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当事人,当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这起悲剧的时候,都会觉得妈妈当时可以克制一点,觉得孩子的承受力太差了。
悲哀的是,如果大家把自己从旁观者的身份换成主观的立场,却会发现,
这起看似偶然的悲剧可能并不是偶然。
因为当时,妈妈和孩子的情绪激烈程度都已超过负荷,彼此的大脑都处于认知失调的状态,理智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所有的行为都是靠直觉和本能在反应。
可能有人会问,孩子尚且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位妈妈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情绪依然还会不受理智控制?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我们的大脑功能,了解理智与情绪各自是如何分工的。
我们的大脑可以分为理性脑、中间脑和原始脑。
这三部分大脑,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我们的原始脑,也叫爬虫类脑,它在大脑的最下方,是大脑最早发育的部分,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投入使用,负责人所有的本能。
在原始脑的上方是我们的中间脑,也称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在婴儿出生后飞速生长,它是情绪的所在,负责探测危险,判断愉悦或惊吓,决定什么对生存来说最重要。
大家会发现2岁后的孩子常常会大哭大闹,特别任性,怎么讲道理他们都不听,常常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哄好,这就是中间脑在起作用。
有的家长哄得不耐烦了,会冲着哭闹的孩子发火,并且用辱骂、殴打等方式对待孩子,很多时候,一吼叫,一动手孩子马上就能安静下来。
因为家长只要孩子安静下来,孩子安静了目的就达到了,这个时候,家长不会了解孩子此时的安静只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危险,被吓到了,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们选择用安静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让孩子大哭大闹的这部分情绪并没有被看到,没有被安抚到。所以,常常是你苦口婆心跟孩子讲了半天,直到最后大吼大叫,甚至动手,下一次碰到类似情况,孩子又会任性哭闹,就是这个原因。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大家会发现孩子慢慢变得懂事,讲道理他能听了,尤其6、7岁以后,好像变得好带了。原因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它的理性脑开始发育。
理性脑是整个大脑中最晚发展起来的部分,是最年轻的,只占我们大脑总体积的三分之一,也是最后开始发育的大脑,它在大脑的最上方,负责控制我们理性与思维。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脑是合作无间的,但当外界的一些事情勾起我们一些不开心的回忆、当我们感到自己不被重视或曾经的创伤被勾起时,我们大脑功能会失调。
这时,最先关闭的是掌握理性逻辑的理性脑!理性脑一关闭,中间脑和原始脑完全掌控我们的反应,他们无法区分过去和现在的体验,它会让我们直接陷入混乱、恐怖、愤怒、羞愧或惊吓中。
人处于暴风雨一般的情绪中,无法判断事情的起因和后果,无法预测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失去理智”。
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个妈妈的行为:把车停在桥中间,从车上下来,走到后排去数落孩子。
大家不理解她为什么会在桥上停车,其实这个时候她已经失去理智了,孩子在学校与人争执,需要她去接回家的状况让她深感愤怒,在接孩子回家的途中,她越想越气,开始数落甚至批评孩子。可能孩子反驳了妈妈,让妈妈的火越来越大,怒火驱使她不管不顾地把车停了下来。她没有办法考虑到自己正在桥上,因为她沉浸在情绪中,理性大脑是关闭状态!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妈妈怎么能这么情绪化呢?其实不止这个妈妈会这样,生活中即使是超级理性的人遇到类似的状况情绪都一样不受控制。
我一个朋友的老公超级理性,我跟他认识近十年,基本没看到他情绪失控的状态。但朋友说她老公发起火来超级可怕,她有一次跟老公出门时,因为一点小事争执起来,朋友数落了几句,他老公一个急刹车直接把车停在了高速路中间,朋友魂都差点吓掉了。至此以后,她从来不敢在老公开车时惹他!
所以不止这个妈妈会这样,在情绪上来时,超级理性的人也一样可能会失控!
因为妈妈自己的情绪都从来没有被处理过,可以想见,她根本没有能力去接纳和处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她主要是通过吼叫的方式对待孩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她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听话。就算孩子在青春期,当他情绪平和的时候,就算妈妈极端愤怒,孩子也可能忍受得了。
但是,事发那一天,孩子的情绪原本就不平静。
妈妈去学校接孩子,是因为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矛盾大到需要妈妈去学校把孩子接回家,问题一定是比较严重的!孩子的愤怒情绪一定非常严重,在他与同学争执的那一刻,他的理性大脑就已经关闭了!
当他被妈妈接回家的过程中,他又经历了羞愧、罪恶感,感到丢脸、自责,难过和伤心。
而妈妈接到他后,并没有看到孩子这么多的情绪,只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她开始批评孩子,愤怒地指责孩子。
孩子本身情绪就很激动,在妈妈那里,他更感受到自己是不被爱、不被保护,是无能的,没用的。
他陷入深层情绪中,这时连中间脑都关闭了,仅仅靠最原始的大脑进行反应。
原始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很简单,它只会根据大致情景的相似性作出判断,促使我们的身体准备逃跑、躲藏、战斗等各种反应,这些反应所带来的肌肉和生理反应是完全自动的,来自我们每个人的本能,它完全不需要我们主动去思考或计划。
这其中,还有一个更特殊的地方就是,这是一个正经历青春期的17岁孩子。
我们的大脑在青春期会经历一次重整,大脑会修剪重建,让各个脑区会变得更加专门化,以更有效的方式相互连接。
修剪的过程中,新的基因激活会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和相互联系,导致青少年的大脑变得脆弱,修剪后剩下的神经元与连接无法支持情绪保持平衡,孩子更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化的行为。
如果孩子在童年时,原始脑和情绪脑没有好好发育过,进入青春期,情绪问题就会更严重,更容易出现“疯狂”的冲动行为。
孩子选择跳桥是因为那一刻他的大脑认知功能失调,所有的行为完全是冲动和本能,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说了这么多,其实引发悲剧的关键原因是情绪在作祟。
可能会有人要问,那我们一样经历了童年和青春期,也一样是大脑经过这几步发育起来。情绪谁没有?我也有情绪,为什么我当年没有那么冲动?为什么我们那时候没有孩子这么样轻易的就选择轻生,而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变得更加脆弱了?
这里我也要特别解释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看起来更脆弱了!
并不是孩子变得脆弱了,而是我们现在整体的大环境都在不断促进理性脑的发育,孩子的情绪脑被忽视了,没有有效地得到整合。
在我们小时候,学习课业压力远没有现在那么重,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也没有那么高,我们有很多机会去外面奔跑,和小伙伴玩耍,去大自然中放松,这些方法都是有助于情绪释放的。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玩一玩闹一闹就过去了。
但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非常大,常常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学的知识是我们当年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知识。(上面选择轻生的两位孩子,一名17岁即将面对高考,一名12岁即将面对小升初)
很少有人关注孩子的情绪,在学校孩子的学习任务非常重,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下课后是禁止孩子玩耍奔跑,甚至除了喝水上厕所,禁止孩子走动。
回家后,孩子一样不能放松,父母甚至祖辈高度关注他们的功课,父母盯着做作业,询问功课情况,学业有任何一点问题,都会被全家人数落。除了学校的作业,父母还会额外布置功课。孩子放学后能玩耍的时间非常少。
周末,孩子的生活也大多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填满,他们要努力进行知识方面的学习,也很少有时间出去玩耍。如果孩子功课不好,他们还要承受家长突然爆发的情绪。
大家会看到,孩子的压力增加了,积压的情绪增多了,但释放情绪的途径却变少了。
这些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孩子小,大人通过吼叫打骂等方式能够让孩子害怕,逼迫他们听话。
但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当大脑再一次进行整合重建时,这些被压抑的问题会再一次暴露出来,童年时期没有被充分发育的情绪脑,青春期会这些缺陷会被严重放大并暴露出来。
很多情绪会在完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就像突然迸发的火山一样突然出现,引发巨大的反应,孩子会出现很多“疯狂”的情绪反应。
如果这些情绪一直得不到解决,大脑功能进一步受损,孩子就会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出现情绪障碍、思维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或惊恐症等,甚至出现自残或轻生的行为。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以为自己怎么批评孩子,孩子都没有反应,这就代表没有问题。这样的情况往往更可怕,因为不向外发泄的情绪会转头向内攻击自身。那些没有反应、不反抗的孩子,很可能用攻击自己的方式来发泄情绪。现在自残的孩子非常多,如果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处理。千万不要怀有侥幸心理!!
讲到这里,就要说下究竟应该如何防止孩子出现极端行为
你一定要明白,孩子冲动行为主要是情绪引发的,所以,处理的关键就是帮助孩子处理各种情绪。
身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接纳和处理孩子的情绪,有能力做孩子情绪的垃圾桶,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对这些情绪进行命名,让孩子认识这些情绪,感受情绪的强弱不同,一旦情绪被看到,就能帮助大脑恢复平衡。
具体的方法是,比如当孩子说他在学校被嘲笑,与同学打架时,不是指责他有没有违反纪律,而是认真倾听,与他共情,对他说:“同学嘲笑你时,你一定很愤怒!”
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那一刻经历了什么,理解他的感情,对这些情绪命名。
任何火上浇油,用言语对孩子挖苦、讽刺、嘲笑、批评等做法都不能帮助孩子,反而会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僵,彼此的情绪越来越强烈。
当然,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很多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情绪都从来没有被看到、被接纳过,当父母内在的处理模式没有得到修整的情况下,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学习各种育儿知识,我们依然很难放下儿童时期形成的防御心理,适应孩子关爱者的角色,即使孩子情绪化、无助、脆弱等正常表现,也会让我们感觉压力巨大,一不小心就让我们情绪崩溃。
所以,父母要先处理自己,回到自己的内在,了解自己的情绪运作模式,只有把自己曾经的经历认识得越透彻,才能越顺畅地看到孩子的情绪,才有能力帮助孩子接纳和处理他们的情绪。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接纳孩子情绪,要从婴儿期开始,学习婴幼儿心理,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教孩子认识情绪,让孩子的情绪脑充分得到发育。
这样当孩子长到青春期时,你们彼此都很熟悉处理情绪的方法了,再应对青春期的问题就会容易得多。
有些人觉得既然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大脑才会重整,那就等到青春期后再学习,大家千万不要怀有这样的侥幸心理。等到那时候再学,彼此的模式已经固化,再要改变就困难重重,所有的问题都是越累积越严重!
除了学习情绪的处理方法,父母还要有能力做孩子的保护伞。孩子在学校经受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当他出了问题被老师批评指责的时候,父母要有能力正确对待。
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父母可以帮助他建立规则,与他讨论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陪伴他一起改正,但是不要用羞辱的方式对待孩子,更不要因为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父母就辱骂、殴打孩子。
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会与他一同面对困难,遇到任何问题,爸爸妈妈都能接纳他,陪他一起想办法。
这样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信任父母,才会在家中寻找解决办法。
平常,父母还要多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知道他的生命非常宝贵,要好好爱惜。
冲动只是一瞬间,防止孩子做出冲动的行为,却需要父母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地学习和对待!
每一份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一份生命都需要珍惜!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